佛法传播--57365-08-9-走进佛学宝库

简体中文-- 繁體中文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
       首页        梵音研究        经典下载        每日静思语        弘法照片
  当前位置: 主页 > 佛学常识 > 学佛之路 > 正文  

智渡法师《佛门探宝》系列连载之五 礼到益处多5

时间:2016-04-10 12:46来源: 《佛门探宝》责任编辑: 念昌点击:
字体:最大 最小 颜色: 绿

第五节    善观察后善亲近
 
    “出家人”这是一个值得崇敬的称呼,因为出家人首先要舍离的是“情爱之家”,情爱是生死流转的根源;其次还应舍离世间“五欲之家”,五欲是沉沦的诱因;进而彻底舍离三界、名利,去除“我执”、“法执”,以利他之心、志求菩提 。
    因此,前已有法,无论皈依三宝与否,见一切出家众均应恭敬,以种下离苦得乐的特殊福田。

    然而现今末法现前,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”,既有假冒“和尚”,也有外道邪师冒充佛弟子,假借弘扬佛法而欺逛信众,时人不可不察。何况从择师的角度,而策励者在教内也有依“十德”标准,对法师的德行加以观察。

    1.辩真假:
    (1)时下假冒行骗者,多以“化缘”方式,或“结缘”佛像,护身物、保平安等等来取信信众。化缘者大都以名山建寺为由,“结缘”者往往自报家门也是名山名寺。
    要知名山大寺,不易进单(住)。现今的政策,寺庵仍为自力更生,僧众并不外出化缘。出外多日者,即已离寺,除非因公或因邀外出应供,也是即出即回。尤其是名山大寺,缘法众多,各种供养丰富,如九华、普陀等等,毋须化缘。要是确需助缘,也只是告知信众,随人自愿、随缘乐助,决不强行乞讨,何况外出!
    结缘物,若非信众喜欢乞请,何况强予!真正的出家人不会攀缘。
    (2)证明越多越假,何况热天戴帽,内穿俗服,要知道出家人无须介绍信。也何况他(她)们已不穿领口特别的出家人的衣服,而是改穿有些类似的、领口没有三皈五戒标识的、普通的中挂汉服(长度到膝盖的)。
    (3)威仪不具,俗气贪婪。真出家人即使衣着破旧,总有那么一股脱俗之气。假冒者毕竟是借衣着欺骗无知信众,即使穿着体面、言辞动听,他们的神情、身姿和眼睛也难以掩饰那贪婪的目的。
    (4)打着“少林寺”名义者,大多是少林寺周围的武校学员、或武校结业后无其他事业可做者,结帮组群以谋生机。他们一般情况下是脚蹬运动鞋或旅游鞋,身穿青灰色短挂,抽烟、喝酒、食肉无所忌讳。
    即使他们拿出改姓为“释”“释XX”的证件(通常是皈依证),也只能说明此证是假的、或为他们说皈依、发证的出家人根本就没学到佛教的基本常识。因为“出家”才可改姓,皈依并非剃度出家,在家居士不改姓。

    若是出家者,更应在寺里依止剃度师学习出家基本礼仪和知识,不可离寺超过一个晚上。

    “你举手了?有问题吗?”,“什么?师父不懂?”如果说“师父不懂”,又以何为师?并不是出家人都可以做“师父”的。即使受了具足戒,在 没有 学 明 白 “四相五法”之前是不可离开依止师父的、直至终了此身,也就是做一辈子徒弟,不可收徒称师。
    明白了吗?能够做“师父”的条件是要在明白“四相五法”的基础上,再观其德行来考虑。

    2.观德行
    首先,对志行高下最直接影响的有四种出家的不同因由:
    (1)行净无秽,闻无数世才有一佛应化度众,了知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,欣然心寤,不贪世荣,捐家弃俗。
    (2)在世俗上无所作为或厌烦喜静。
    (3)负债难偿等事势所迫。
    (4)贫穷等不能自活。
    其次,能否得到善知识的摄受、指点、调服,是志行改变的最重要助缘。由于明师(即善知识)难遇的关系,德行节操也就参差难齐(也并非名气大就一定是善知识的)。佛法难闻,也并非能看到经典、读到开示性的书籍、听到光盘录音、就闻到正法了。正法、正法者,正解脱、真解脱之法,即能够让你解脱烦恼的理论和实践的方法。
    善知识难遇,这里仅依十德提举三条以供观察参考:

    (1)持戒:
    首先要了解对方是否已受具足戒,受戒后是否学戒,是否已明四相五法;然后才谈是否遵戒、守戒、持戒。
    或许有居士会问:比丘、比丘尼的戒律,信众不能阅读学习,如何知道他们是否持戒?其实看一个人是否持戒从威仪形象和粗细分上即可了解全貌。

    ①戒律的粗分(即基本戒律)上:三皈依戒和五戒是一切戒律的基础,而五戒中唯有酒戒(包括烟草、大麻、白粉等等对身体、大脑有伤害的物品)是不可开许的,除非已证空性,绝对不会造成伤害了,已断一切烦恼、不着一切相了,如济公等,但非一般比丘、比丘尼可为。若私自开许,则为破戒,善神护法远离,唯有恶神欢喜。如戒烟酒戒不了的,就可能与鬼神中的酒女、酒草女有关,被“鬼”利用而不自知,比为人利用是否更愚痴?更何况从公民的角度看,在公共场所吸烟尚且不是一位有公德心的公民。作为比丘比丘尼或居士菩萨则破了饶益有情戒,在别解脱戒上则破了酒戒。
    如妄说阴阳、看相算命等等图人钱财,则属以外道法邪命自活,破三皈依体,已非佛弟子;若穿着僧服,则为伪作沙门;若以佛教之名,将外道法说成佛法,则为附佛外道“欺蒙白衣”(白衣即善良的在家人)。

    ②威仪的粗分上:
    〈1〉若有出家人未经“常住”在佛前开会特别开许出寺而穿在家衣服,则为舍衣还俗。
    〈2如法的出家人衣色不会穿纯黑、或纯白、或艳丽的色服,而是穿坏色衣,新衣尚贴旧,而且内衣亦然(也是不穿纯黑、纯白或艳丽的、容易让人起舒适贪心质地的色服的)。
    〈3〉无病或非寒冷难耐不会戴帽,更不蓄发(在细分上,则须发同剃同长,不会留须或单独刮胡子,除非有特别,如闭关等)。
    〈4托钵以乞食,若乞钱则为犯金钱戒也沾污清净钵器。
    〈5若以注重威仪的名义好衣色服展现僧相、标榜庄严,均有贪图名闻利养之嫌,戒律也难持了。

    ③居士信众不可留宿未受具足戒的沙弥,或只剃头未受沙弥十戒的净人。一是福田未具;二是增上沙弥退心或破戒、舍戒的因缘,生大过罪;三是令沙弥失依止(离师一宿)。
    若有剃度师允许新剃度的弟子外出,则此师为非如法师、非慈悲师,世俗的责任心都未具足(若剃度前不观察弟子因缘、不考察弟子出家发心、不问遮难,此师亦然)。比丘受具足戒后,五年内依止学习戒法,若不明五法尚且终身依止(不可离开师父,更不得私自为人说皈依、收徒弟),何况沙弥。
    总之,若不持戒则非善友,不可共处。

    (2)悲心:
    悲心是观诸众生、身处苦海、忍受苦果,生起悲愍,愿诸有情远离痛苦及苦因之心。
    悲心的基础是责任心和对他人、对公众负责的精神。也就是说持戒是对自己负责,使自己不犯失误和过罪,不落苦因;悲心是对他人负责,从亲到疏合乎人情习俗地尽心尽责、尽义务。
    如果一个出家人贪食、贪味、好色、好财、好睡、怕吃苦,皆为善根不足。增上他人(包括父母 亲友)贪心,即令他人消福,或让人瞋怒等等,是为不具悲心或伤损悲心;因起贪着,自行食肉(非他人<无知>供施)即失悲心,或悲心本即不具。
    对待众生未生起如母般看待的平等心,悲心也就不稳固。如此,则不可领众,不得皈依,难以真实心和责任心待人故。

    (3)阿含富:亦称经富,有满腹经论之义。(阿含)指四部阿含经,包括:长阿含、中阿含、杂阿含和增一阿含,是自解脱、又称圣解脱方面的经典。
    阿含(ahan)为梵文的音译,也作阿、阿含暮、阿笈摩等《长阿含经·序》意译为“法归”,谓阿含经乃“万善之渊府,总持之林苑”。《翻译名义集》卷四译作“无比法”,言此典为法之最上者。《一切经音义》卷二十四译作“教”或“传”,意指“教说”或“依师弟传承的教说”。
    自解脱,方可令人解脱;能自救,方能救人。若不知(阿含),不生起实修的体验,讲经说法,说得天花乱坠,固然名闻广博,必竟犹如无根之花,终究枯萎而难以结果。如此则难以依止,因为必竟不了生死,尚在迷途故。
    (值得注意的是:时下之净土行人,当面对提倡念“阿弥陀佛”却排斥教理、排斥深入经藏、阻止信众亲近其他善知识者,尤其是要引起警惕,正信的法师都在力求“正法久住”,乃至在局部地方尽可能地以诸佛加持力、希望正法久住的心念力与末法相抗衡,而不是推动末法后期现象的提前到来)。

    3.善亲近

   出家人“毁行守志,割爱辞所亲。”是世间人中正真放得下的,也是值得世人尊敬和学习之人。经过观察后,确定是持戒、具悲心和阿含富的出家  人,不是大善知识,也是小善知识了,不要错过,要好生亲近,不可再看人过失,尤其不可说僧过罪。那么,要如何亲近呢?
 

智渡法师为佛门信众答疑

 
 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 推荐内容  
  热点内容  
·八相成道
·智渡法师《佛门探宝》系列连载之七 行正品更
·智渡法师《佛门探宝》系列连载之十 行正品更
·智渡法师《佛门探宝》系列连载之五 礼到益处
·智渡法师《佛门探宝》系列连载之六 礼到益处
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

网站首页 | 联系我们 | 引擎收录 | 站点地图 | RSS订阅 | 在线投稿
Copyright © 2012-2015  佛法传播  版权所有  WWW.www.meijinyc.com 正法久住 佛日增辉 ICP备案号:浙ICP备12010607号-1

联系地址:中国·浙江·杭州市天目山西路(上和路口)金成古街  电话:0571-88691727  邮编:3111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