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法传播--57365-08-9-走进佛学宝库

简体中文-- 繁體中文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
       首页        梵音研究        经典下载        每日静思语        弘法照片
  当前位置: 主页 > 佛医传世 > 正文  

智渡法师《佛医传世》之 生命养护 连载之十五 精神修持1

时间:2016-04-10 12:52来源: 《佛医传世》责任编辑: 若兰点击:
字体:最大 最小 颜色: 绿

第五章   精神修持
 
佛医(包括藏医)与传统中医相比较,最独特的地方在于:更加理性、细腻,且极具佛教气息,境界十分高广。这个特征表现在养生学上、就是重视精神修持。精神修持虽然不及饮食、起居那样具体,但是作用却不可低估。它使人调摄情志、修养德行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、精神面貌和最佳的健康状态。
 
第一节   精神内养
 
养生分为外养与内养,其核心要义则在于精神的内养。所谓精神内养,虽然不像饮食起居以及药物使用那样具体,但它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每一个细节,如良好的品质、平稳的心态、积极乐观的情绪等等。
    养生虽然涉及饮食、起居、药物等诸多方面,但调摄情志、修养道德品行则是统摄全局的第一大法。
    事实上,人的精神活动和生理功能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。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可以使生理功能达到最佳状态;反之,不良的精神状态则会扰乱人体的生理功能,从而诱发各种疾病。
    《四部医典》中病之内因章指出,病因有远近之分。远因又分总因和差别因,“百病总因归纳只一条,只因不解无我为愚盲。比如鸟虽展翅空中飞,总是不离地上其身影;众生虽然安居有行业,终因愚盲总难离病情。”
    也就是说,人所以生病是因为存在一个总的原因,即不解无我为愚盲。“无我”即是空,不解无我即是不解空的道理。愚者又产生情欲、嗔怒和愚痴三个差别病因,造成风气、火木、水土三因素失调,从而导致各种疾病。这说明人的心态如何,对于整个人体系统的损益兴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。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说,精神的内养比生理上的外养更加重要。
    精神内养的涵义除了要保持平稳的心态以外,还包括道德的修养,养生先养德,德不修则寿损。
    每一位希望自己保持人身、保持善心者,都应常怀慈悲、宽以待人、严以律己、恭敬清净修持者,并追随、护持正法,寻求对人生、宇宙的彻底觉悟。因为一个人如果不重视自己的德行修养,就会被名利私心所桎梏,终日胡思乱想,寝食不安。在这种情况下,即使吃遍山珍海味、灵丹妙药,也无法延年益寿,只会损伤健康、加速机体的衰老。
    那么,如何进行正确的精神内养呢?没有规矩不成方圆,道德的修养应遵循戒法,则不走弯路。佛教的三皈依戒、五戒、十善法戒等等,可因人授戒,次第行进,人人得以依靠。对社会、对国家、对团体、对企业、对家庭、对个人,于现在、于将来,无不利益! 欲寻求精神修持者,当在佛教界求访善知识(明师)授戒、并开示法要。《四部医典》中说:“情志火木住于心脏间,心广自豪做事按意愿”。


 

 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 推荐内容  
·呼唤佛医
  热点内容  
·智渡法师《佛医传世》之 生命养护 连载之一
·智渡法师《佛医传世》之 生命养护 连载之七
·怎样才能不生病
·智渡法师《佛医传世》之 生命养护 连载之三
·呼唤佛医
·智渡法师《佛医传世》之 生命养护 连载之二
·智渡法师《佛医传世》之 生命养护 连载之四
·智渡法师《佛医传世》之 生命养护 连载之六
·智渡法师《佛医传世》之 生命养护 连载之五
·智渡法师《佛医传世》之 生命养护 连载之十四
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

网站首页 | 联系我们 | 引擎收录 | 站点地图 | RSS订阅 | 在线投稿
Copyright © 2012-2015  佛法传播  版权所有  WWW.www.meijinyc.com 正法久住 佛日增辉 ICP备案号:浙ICP备12010607号-1

联系地址:中国·浙江·杭州市天目山西路(上和路口)金成古街  电话:0571-88691727  邮编:311121